近期,中国科技板块持续走强,利好消息频传。从DeepSeek的崛起和行业加速整合,到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2.5-Max并与苹果达成合作,一场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
在市场情绪高涨和资本积极涌入的推动下,恒生指数自1月13日以来一路攀升,截至撰稿时,最大涨幅已超23%,并有望挑战去年10月的高点。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MSCI中国IT指数及中证1000IT板块等相关标的均录得显著涨幅。
然而,在科技股引领的这轮上涨行情中,投资者不禁思考:随着密集利好逐步兑现,中国科技股的上行动能能否持续?市场是否已到全面“买入中国”的拐点?未来又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本轮AI板块的行情始于DeepSeek-R1的发布。DeepSeek的横空出世向市场证明,高端芯片和巨额预算并非AI发展的唯一路径——通过高效算法设计,中国企业同样能在有限算力下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AI训练与推理。
这一突破不仅令OpenAI、谷歌、Meta等国际巨头感受到竞争压力,也让高端芯片霸主英伟达面临新的挑战。随后,DeepSeek与微信搜索、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云ModelStudio等本土平台的快速集成,进一步推动了AI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
如果说DeepSeek用算法优化打破了资本估值枷锁,打响了中国科技板块崛起的第一枪,那阿里云与苹果的合作则打开了中国科技企业寻求国际合作的“双赢“之路。
一方面,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的云服务商,具备高程度语言理解的通义千问模型、对隐私数据的严格保护政策,以及重要的本地的监管经验。这些优势有利于苹果AI算力在中国大陆的部署,享受开源生态的集群效应,并试图挽回由于用户无法使用苹果智能服务,而在中国流失的市场份额。
对于阿里而言,苹果庞大的用户基础为AI模型的多场景应用和数据训练提供了宝贵资源。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阿里云将有机会深入了解苹果的操作系统、芯片架构及数据中心布局,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的监管变化。
无论是AI发展路径的突破,还是与全球科技巨头的合作,中国科技企业正凭借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落地不仅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也让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未来充满期待,进而推动相关股价的上涨。
不同于以往市场对消息面的短暂反应,我认为本轮AI板块的持续上涨,或许不仅仅是对技术突破的兴奋反馈,更可能预示着中国整体创投环境的改善。
在AI创投领域,业界普遍认同“三大门槛”:训练AI所需的高质量数据、推动算法突破的顶尖人才,以及支撑模型运行的大规模算力资源。这些关键要素长期被行业巨头掌控,使得资本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格外谨慎,限制了初创企业的成长空间。
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DeepSeek的成功打破了中国科技创投“小院高墙”的固有认知,证明了在算力受限的环境下,算法创新依然可以创造突破性价值。这不仅为AI产业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也让中国科技企业在早期阶段就有机会获得体系化的资金与资源支持。
更重要的是,这一变革既激发了AI领域的活力,也有望推动整个科技产业链加速发展。芯片制造商如中芯国际、AI硬件企业寒武纪,以及计算架构创新者海光信息等,都可能在这一浪潮中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随着技术突破、资金流向和市场格局的重塑,中国科技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更具开放性和可持续增长的新时代。
自1月中国设立600.6亿元国家AI产业投资基金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以DeepSeek所在的浙江省为例,政府提出到2027年培育3,000家AI企业,总营业额突破1万亿元,并鼓励市县设立AI产业子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这种从中央到地方的积极推动,正为行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在2月7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质科技企业上市和发债融资,并优化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机制,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此外,该文件还引导私募基金投资早期、小型科创企业,并针对AI初创企业的估值和盈利预期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让资金流向真正有潜力的项目。
在此基础上,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释放出积极信号。在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升级的背景下,这场会议不仅彰显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视,也展现了对科技创新的坚定支持。
从资金支持、资本市场优化到企业信心提振,这些举措正逐步形成合力,推动科技企业更稳健地发展。随着资本不断流入,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而这不仅是企业的机遇,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打破“双速增长”模型,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场由技术突破、资本助力和政策护航共同驱动的变革,正深刻塑造全球交易员的投资视角,“中国Alpha”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比起现在全情押注中国,我认为交易员还有一些值得留意的风险。
首先,中国风险资产的整体回暖仍显得不均衡,各板块间的表现存在显著分化。例如,港股AI和科技板块走势强劲,而其他板块涨势相对疲弱。剔除恒生科技指数后,恒生指数年初至今的加权回报仅上涨3%,显示出市场的广度仍然有限。同时,尽管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高达170亿美元,但资金主要涌向IT和通信服务行业,而对消费品及传统行业的投资相对谨慎。这种资金偏向性,可能导致市场的上涨基础尚不够稳固。
其次,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结构性挑战,包括通缩压力、消费需求疲软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特别是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的政策真空期,市场对于政府如何进一步引导经济复苏仍存疑虑,短期内或将限制更广泛的市场回暖。
此外,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带来的贸易政策风险不容忽视。其竞选言论中提及可能对芯片征收100%关税,同时强化反垄断审查,并进一步收紧英伟达对华芯片供应。这一系列举措,虽然可能在长期上加速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进程,但短期内可能对中国科技股带来供应链调整的压力,并引发市场情绪波动。
当然,市场的走势从来都不是线性发展的。尽管当前的不确定性仍存,我们正处于一个高波动、高机会的市场环境之中。市场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对技术迭代、政策红利和资本流动的精准把握。在这场变革中,真正的赢家不是最懂技术的人,而是最擅长捕捉波动的猎手。
此处提供的材料并未按照旨在促进投资研究独立性的法律要求准备,因此被视为市场沟通之用途。虽然在传播投资研究之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的限制,但我们不会在将其提供给我们的客户之前寻求利用任何优势。
Pepperstone 并不表示此处提供的材料是准确、最新或完整的,因此不应依赖于此。该信息,无论是否来自第三方,都不应被视为推荐;或买卖要约;或征求购买或出售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或参与任何特定的交易策略。它没有考虑读者的财务状况或投资目标。我们建议此内容的任何读者寻求自己的建议。未经 Pepperstone 批准,不得复制或重新分发此信息。。。